记者/行业观察员 李明 发自上海
“首批价值300万的机械设备在哈萨克斯坦海关被扣,只因EAC证书上的产品编码差了一位数字。”浙江某机电出口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。随着欧亚经济联盟(EAEU)市场升温,这类案例正频繁发生。
据欧亚经济委员会统计,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联盟成员国出口额同比增长23%,但约15%的企业因认证问题遭遇清关延误。一位资深报关员透露:“许多企业盲目委托低价中介,拿到假证书后损失惨重。”
“全包代办”黑幕
莫斯科某合规机构驻华代表透露:“部分中介用‘模板化报告’套用不同产品,当海关抽检时立刻暴露问题。”
技术文件本土化困局
“欧盟CE认证文件直接翻译成俄语提交?这绝对通不过!”拥有12年经验的认证工程师王健指出,“EAEU对产品安全逻辑的理解与欧盟存在系统性差异,比如防爆设备必须标注‘适用于极寒气候’。”
工厂审核的隐形门槛
2023年新规要求部分品类必须接受联盟专家现场审核,而中国工厂的ISO9001证书需额外补充“焊接工艺评定记录”等细节文件。
验明正身:查询机构是否在欧亚经济委员会官网公示(推荐如EAC-Union、GOST-R等老牌机构)
案例溯源:要求提供近3个月同品类成功案例,直接联系获证企业核实
风险共担:合同明确标注“若因认证问题导致货物滞留,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”
山东亚华医疗2022年连续两次认证失败后,通过俄罗斯本地化顾问重构技术档案,将产品说明书改用“吉尔吉斯斯坦临床术语”表述,第三轮认证不仅通过,产品还进入了该国医保采购清单。
“现在我们的透析设备在哈萨克斯坦市占率27%,认证成本早已收回。”其国际部总监表示。
欧亚经济联盟将于明年推行“电子标签+认证”联动机制,已获证企业需在2024年6月前补录产品溯源信息。阿尔泰国立大学贸易专家彼得罗夫教授提示:“这是打击灰色清关的组合拳,中国企业应尽快适应数字化合规。”
结语
EAC认证既是技术壁垒,也是市场过滤器。当同行仍在为证书真伪焦虑时,头部企业已开始培养内部俄语技术文档工程师——真正的竞争,正从一张证书开始重构。
(应受访者要求,部分企业名称为化名)
2025年10月11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10月10日
2025年9月23日
2025年9月21日